2021中国密封件市场发展现状分析(附上海市密封件行业企业排名)

  密封件是防止流体或固体微粒从相邻结合面间泄漏和防止外界杂质如灰尘与水分等侵入机器设备内部的零部件的材料或零件。根据密封工作时零件间是否运动可将密封分为静密封和动密封两大类,密封工作时零件间相对运动的是动密封,相对静止的是静密封。动密封能够继续分为旋转密封和往复密封两类。

  密封件行业上游是钢铁、硬质合金、塑料、橡胶、石墨、碳化硅、阀门等原材料和仪器仪表、加工设施等的基础设备;中游是各类密封件;下游终端应用领域十分广泛,石油化学工业、煤化工、冶金、制药、食品、纺织、汽车、家电、工程机械、军工等几乎所有行业不能离开密封件。

  根据对26家密封企业统计:2021年上半年工业总产值为92.0亿元,工业销售产值为89.8亿元。

  随着下业的发展,中国密封件需求量持续不断的增加,2021年需求量约为160.3万吨。密封件下游客户分为存量和增量两类市场,相比于增量市场,存量市场的附加值更高。

  密封件价值量占比很低,一般为1%左右,对于投资百亿级的大型炼化设备而言,密封件价值量还可以忽略。但密封件属于易耗品,1-3年就要换掉。且密封件重要程度很高,压缩机、泵等设备应用于高温、高压、高危介质的环境下,一旦泄漏,对环境、工作人员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的影响都不言而喻。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2-2028年中国密封件行业市场运营格局及未来前景分析报告》

  在需求量持续增加及价格趋势不断增涨的情况下,中国密封件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长。2021年中国密封件市场规模达1571亿元,同比增长8.5%。

  密封件行业发展至今,已经从当年的小作坊、主机厂的车间或分厂发展壮大成为基本能满足中国各种装备要求大行业。目前,在密封件制造业中,金属密封件仍占主导位置,但市场占比不断下降。

  随着技术的推进,许多产品逐步迈向高端化,对密封件的技术方面的要求越来越苛刻,而橡胶密封件由于其具备较好的弹性、机械强度等优势,逐步代替金属密封件成为市场主流,市场占比由2014年的15.0%提升至2021年的27.8%。

  三、细分行业-机械密封件行业现状:中低端产品竞争激烈,高端产品与发达地区仍有差距

  机械密封件属于精密、结构较为复杂的机械基础元件之一,是各种泵类、反应合成釜、透平压缩机、潜水电机等设备的核心部件。机械密封大范围的应用于石油化学工业、煤化工、油气输送、核电、电力、水电、制药、冶金、食品、船舶、航天航空、军工等各个工业领域,大多数都用在解决在高温、高压、高速及高危介质下转动设备运转时的泄漏问题,凡是压缩机、泵、反应釜等输送或搅拌流体的旋转机械都需要用机械密封,密封产品的性能直接影响项目的安全。

  根据《机械与填料静密封行业年报统计资料汇编(2019年)》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9年,42家机械密封国内重点跟踪企业共实现行业产品营业收入41.94亿元,同比增长12.31%。

  资料来源:中国液压气动密封件工业协会机械与填料静密封专业分会、智研咨询整理

  近年来,以中密控股为代表的国内厂商重视研发与技术创新,主导了多个领域的密封设备国产化项目,产品性能基本达到国外同种类型的产品水平。但从总的来看,机械密封件高端产品较国外仍有差距,而在中低端产品,竞争非常激烈,同质化严重。

  近年来,中国机械密封件出口数量远大于进口数量,说明中国机械密封件产品已被国外市场认可;2021年中国机械密封件出口数量为7312.9吨,进口数量为2778.8吨。

  虽中国机械密封件出口数量远大于进口数量,但中国长期处在贸易逆差状态,2016年来,贸易逆差值逐步扩大。中国高端产品对外依存度仍较大,出口主要聚集在中低端产品。

  从2015-2021年机械密封件进出口均价来看,进口价格除2020年受疫情影响会降低外,其余均保持在80-90美元/千克之间;而出口均价在2019年达到32.21美元/千克的峰值后,不断下降,主要由于国内市场中低端产品供过于求。

  2021年中国机械密封件最大的进口来源地为中国台湾,最大的出口地为美国,从台湾进口713.8吨,占全国总进口量的26%;出口至美国3086.8吨,占全国总出口量的42%。

  从2021年出口数量来看,山西省居全国首位,出口量占全国的37.6%,其次为浙江省;从出口金额来看,浙江省排全国第一,出口金额占比全国的31.3%,其次为江苏省。

  上海是中国发展最早、顶级规模、科技力量最雄厚的综合性工业城市,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基地, 已形成门类齐全、结构完善、技术装备先进、布局合理、大中小企业相结合、协调配套能力强、经济效益高的工业体系。

  密封件作为工业领域必不可少的器件,上海市密封行业的发展也较好,依据数据:2020年上海市金属密封实现盈利收入5.77亿元,橡胶密封实现盈利收入56.0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