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汪学飞)一把一般的剪刀,一张一般的红纸,在钱响胜手里,就像玩戏法似的,折折剪剪,一瞬间时刻,一只展翅飞翔的小鸟跃然而出,绘声绘色。
这几天,应市区一家房地产营销中心约请,钱响胜和儿子钱政兴每晚在房产集市上摆摊,现场制造、出售剪纸著作,招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购买。
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斑纹,用于点缀日子或合作其他风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我国,剪纸艺术源源不绝,北朝时期已经有剪纸著作撒播下来。南宋时期,已然显现了以剪纸为工作的职业演员:有的善剪“诸家书字”,有的专剪“诸色把戏”。
54岁的钱响胜是宿城区蔡集镇刘庄村人,宿城区剪纸非物质文明遗产传承人。钱响胜10岁执剪,锋破纸间,在40多年的剪纸创造中,将剪纸与民间传统文明、乡土风俗融于一体。他剪纸的体裁非常广泛,著作老少皆宜,人物、花鸟、山水、神话、民间故事……都是他的拿手好戏。他剪法简练,运剪如神,一剪下去,可剪出两幅不同的景色;一张纸,可剪出多姿多彩的图画。
钱响胜的剪纸喜好源自于母亲。他的母亲会剪纸,村邻谁家有喜事,如孩子成婚,白叟做寿,常会请他的母亲剪纸,主要是双喜、二龙戏珠、龙凤呈祥、鸳鸯戏水、寿星、寿桃等喜庆著作。
母亲剪纸时,钱响胜就搬个小板凳坐在周围看着,边看边揣摩,一来二去也就学会了。有些时分,母亲剪纸忙不过来,钱响胜还能帮助剪几下。这一剪,便是40多年。
10岁时,他就可以独立剪出一些简略的著作。成年后,钱响胜外出打过工,回家园做过小生意。不管何时,身处何地,他都贴身带着一把剪刀,有空就剪一剪。
钱响胜长于调查日子,看到喜爱的景色或物体,就会静静记下来,回到家构思并用剪纸的方式展示出来。
2008年,为了迎候北京奥运会的举行,江苏省举行“迎百年奥运——江苏省第四届企业职工暨农人美术书法著作大赛”。钱响胜精心构思、制造的两幅剪纸著作《喜迎奥运》和《吉利福娃》取得入围奖。
2008年,他创造的剪纸著作《鱼趣》当选宿迁市留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美术书法著作展。
2015年,他花了一个星期时刻构思、创造的剪纸著作《霸王举鼎》在全市手工艺品展销活动中展出,取得广泛好评。
2018年,钱响胜母亲患病住院,他在医院照料了半个月。母亲病房里有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老太太有5个儿女,可是老太太住院期间,没有一个儿女来看望和照料。为此,老太太经常悲伤流泪。
钱响胜见了心里很不是味道,他觉得我国的“孝”道文明还需要大力宏扬。所以,他回家后精心创造了一幅剪纸著作《孝》,期望全国儿女都能孝顺父母。
剪了40多年,剪纸渐渐的变成了钱响胜生命的一部分。现在,他的儿子钱政兴也喜爱上了剪纸,剪纸的工艺在他家得到了传承。